科技赋能,绿色发展。随着我国‘双碳’战略实施,市场对光伏、汽车轻量化、电池箔等用铝需求持续增长,铝型材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3月4日,大冶市政府在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举行黄石大冶有色金属特色产业集群高峰论坛,活动期间分别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以科技赋能当地铝型材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大冶市是“中国建筑铝型材(华中)示范基地”、“国家火炬黄石大冶有色金属特色产业基地”。近年来,该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强链延链”, 通过探索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的产业集群建设模式,聚集了宏泰铝业、实美科技、华力科技等铝型材龙头企业以及一批产业链配套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大冶市已集聚铝型材产业上下游企业18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是全国主要铝型材生产基地之一,年产值达到近200亿元,成长为大冶市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大冶市铝产业集群不断迭代升级,一批铝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在集群产生。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支架、手机外壳等工业领域逐渐赢得市场青睐,产业链逐渐向模具、化工、粉末、设备配件及铝型材产品流通交易拓展,高端铝材及铝产品产业链日趋完善。此次开展校地等合作,旨在加快推进大冶市铝型材产业创新升级。
同时,大冶市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出台了《大冶市铝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国家火炬大冶市有色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规划了近千亩的铝型材产业园,新引进星锐科技、华晨铝业等一批工业型材项目,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铝材及铝产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样板区、高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近几年来,大冶市深入实施“铝型材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工程和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强力推进铝型材产业转型升级,推行绿色低碳发展,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快速集聚,提升行业技术整体创新能力。据悉,大冶市成立黄石市东楚铝加工技术研究院,短短3年,已参加8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并在已颁布实施的3项中担任主要编制单位。据了解,目前,大冶市铝型材产业已建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等各类研发平台7个,市级研发平台60余个。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走专特新精之路,大冶市铝型材行业将迎来新的春天。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范顺科介绍:“发挥大冶毗邻武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教育资源人才培养多的优势,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郝胜勇表示,大冶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金融、政策、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大冶市加快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提供有力支撑。